某特大省级建工集团的《劳动合同到期终止告知书》在网上流传,内容很干脆直接明了:员工劳动合同即将到期,公司决定不再续签,请办理离职手续!
这是一家拥有七十年辉煌历史的省级建工巨头,曾负责632米高的某中心主体结构施工,如今也扛不住 ,给很多员工发出这样的一纸文书,更折射出整个建筑行业面临的凛冽寒冬。
危机的征兆早已悄然显现:项目工地上日渐稀疏的机械轰鸣,财务部门愈发频繁的资金调度会议,以及员工休息室里那些欲言又止的叹息。某位资深工程师的配偶,因所在项目全面停摆而被列入裁员名单;即便是得以留任的"幸存者",也不得不面对薪资单上那刺眼的数字缩水。
这些细微的日常切片,拼凑出一幅行业龙头艰难求生的全景图。当连这样的建筑业巨擘都开始收缩战线,其释放的市场信号,既清晰得不容忽视,又沉重得令人深思。
刚开始很多老铁都觉得大企很稳,最多就是优化“临时工”,然而裁员范围的种种猜测很快被残酷的现实击碎。随后流出的盖有集团鲜红公章的文件,却让所有人倒吸一口凉气——连那些参与过地标工程、拥有多年资历的项目经理都赫然出现在裁员名单上。这记重锤,彻底击碎了所谓"结构性调整只涉及边缘岗位"的最后幻想。
在这场行业寒冬中,即便是背靠大企这棵大树的大型施工企业,也难逃收缩的命运。裁员手段层出不穷:有的以"组织架构优化"为由整体裁撤部门,有的借"绩效考核"之名行裁员之实,更不乏以"项目结束"为借口拒绝续签合同。而围绕N+1赔偿能否足额兑现的拉锯战,早已成为各大建筑论坛里经久不衰的热门话题。这些现象背后,折射出的不仅是单个企业的困境,更是整个建筑行业深度调整的阵痛。